武連明:電改與能源安全及國企發展的關系
發表時間:
更新時間:2016-03-31 15:43:41
在本輪電改的討論中,關于能源安全及國企發展的問題一直是重中之重,從國外電力市場的發展以及本輪電改的基本思路看,通過市場化改革,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強能源安全,同時更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一、電力體制改革將進一步確保能源安全。
1、電力體制改革中,各類市場主體邊界清晰,市場規則明確,有效避免了角色主體的缺位,保證能源的供給。比如電網公司的市場定位,一是負責公益性售電業務,從政府獲得普遍服務補貼,承擔向居民用戶供電的義務;二是負責輸電網和配電網的運行管理,保證電網安全可靠運行;三是負責管理電力市場交易與結算;這種非競爭性的業務定位,使電網公司市場角色明確,盈利模式清晰,不再背負“壟斷市場,阻礙發展”的罵名。
2、售電側放開,大大促進需求側、輔助服務市場的發展,將使整個能源供應鏈中最薄弱的用戶末端得到一次提升的機會,特別是通過電價的放開,形成實時電價,一是以價格信號實時調節供需關系,相比以“有序用電管理”等行政手段對需求方的調節,在用戶接受程度、調節靈活性等方面都有了本質性的變化,也促使用戶進一步合理安排生產,削峰填谷;二是各類市場化售電主體創新服務,推動節能減排、能效服務,降低用戶負荷;三是通過價格信號引導技術創新,特別是儲能技術、分布式能源技術、微網技術的不斷應用與融合,使得部分用戶負荷實現就地平衡,降低了對輸配網和電廠的容量需求,而這部分容量需求的減少又帶來成本的降低,進而又通過價格信號反饋,實現良性循環;四是各類市場化售電主體還可以為提供用戶配網資產運維和投資服務,提升用戶配網資產的可靠性水平,保證終端能源安全。
3、通過建立合理的機制,保證電網投資與運營安全。美國加州大停電的根本原因在于廠網分開后,電網投資下降,電網老化導致安全事故。在本次電改設計中,已經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因素,通過機制體制的建立,確保在合理的成本水平上保證電網安全可靠。一是在現有電網建設規模的基礎上,政府充分發揮監管和規劃審批作用,站在電源-電網-負荷三者的供需平衡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以更為公正透明的方式合理規劃線路與變電站選址及規模,避免原有電網企業在投資過程中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過度強調安全裕度的傾向;二是政府通過核準輸配電成本定價,提高電網企業的資產運營成本透明度,并通過信息化和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高電網運營監管水平,也確保電網企業有能力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營;三是電改以后,電網企業將通過發電商數據交換接口、電力市場交易中心、電網運營監測中心、用電數據采集系統、售電商數據交換接口、用戶數據網關等各類數據來源,獲得比之前更多的數據,特別是用戶的用電數據,并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實時分析電源-電網-負荷的運行態勢,提升運營調度水平;四是電網建設過程中,通過政府參與、市場招標、規范建設,降低建設成本,杜絕招投標及建設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五是政府通過PPP模式,在配網建設上引入各類資本,解決能源供應瓶頸問題。
、電網不參與競爭性售電,不會動搖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售電市場放開后,競爭性售電的主體將是發電企業所建立的售電公司,而中國的發電企業的絕對主體是國有企業。根據電監會2012年公布的<電力監管年度報告(2011)>,截至2011 年底,全國累計頒發發電企業許可證20299 家,其中90%以上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按照發電裝機統計,95%的電力裝機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所有,其中,中央直屬5大發電集團2011年末總裝機容量51472萬千瓦,約占全國全口徑裝機容量的48.75%;其他7家中央發電企業2011年末總裝機容量13301萬千瓦,約占全國全口徑裝機容量的12.60%;15家規模較大的地方國有發電企業年末總裝機容量10615萬千瓦,約占全國全口徑裝機容量的10.05%。僅上述27家大型發電集團裝機容量就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71.41%。因此,即使電網企業退出競爭性售電市場,國有企業仍將是競爭性售電市場的絕對主體,完全不會動搖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從市場主體定位、用戶側、電網運營三個方面看,本次電改都將促進而不是削弱能源安全。
二、本次電改將使國有企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1、售電側市場放開,各類國有企業都獲得進入售電市場的機會。未來售電側市場主體,可以包含五大發電集團、各類地方國資售電公司,而且從市場格局來看,未來很有可能形成以國資售電公司為主,各類民營售電公司協同發展的情況,售電側市場化以后,一方面是形成面向不同行業的細分市場,另一方面將形成整個售電服務產業鏈,所以各類市場主體都有公平的市場機會,國資背景的售電公司將充分發揮資本、資源、市場等方面的實力,獲得最大的市場機會。
2、售電側市場競爭,提升用戶服務水平,有利于作為電力用戶的國有企業發展。售電側市場競爭包括價格競爭和各類服務競爭、一方面可能帶來電價的降低,使包含國有企業在內的電力用戶在電費成本上得到下降,另一方面各類售電主體將創新服務,包括投融資、資產運維、節能與能效服務等,也能使用戶在能源成本上得到收益。
3、電網企業在本次電改中重新得到定位,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電網企業在未來電力市場中,其角色在于電網運營商+調度機構+交易機構+公益性售電機構,原有的電網資產依然在電網企業,且運營成本進一步透明,運營管理水平進一步規范,減少了不合理成本支出,所以資產不存在流失問題,資產運營效率更高,且電網公司提供的普遍服務也能獲得相應補貼,資產保值增值能力并未下降。電網公司不再參與競爭性售電業務,也并非外界所說的“被打劫”,而是理清了壟斷與競爭的市場邊界,電網公司保持自然壟斷的公益性市場定位,使得市場更為多元化,也給其他國有企業以更為公平公正的市場機會。
4、電網公司退出競爭性售電業務,激發市場活力,更有利于各類其他國有企業的發展。一是各類發電和新能源投資的國有企業可以直接進入售電業務,獲得市場機會;二是地方國資售電公司,國資大用戶成立的售電公司等進入市場;三是建立了更為公開透明的市場,將帶動電力設備制造、電力工程、電力運行維護等產業鏈上下游國有企業進一步發展;四是售電側市場開放,將帶動分布式電源、微網、儲能、節能等市場的進一步擴展,也給大量國有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
5、電網不參與競爭性售電,有利于國有企業做大做強。
未來十年,電力供需情況將出現結構性過剩,國有發電企業將面臨嚴峻經營形勢,201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寬松,受經濟增長減速等因素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放緩到3.8%、同比回落3.8個百分點, 火電發電量負增長,設備利用小時再創新低。2015年1-6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266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增速同比回落4.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量1890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4%,增速同比降低5.4個百分點,1-6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1936小時,同比下降151小時,降幅同比擴大72小時。并且,截至目前,新增發電機組增速仍然快于電力消費增速,未來的電力供需情況將長期處于供過于求狀態,在結構化過剩背景下,國有大型發電企業的經營狀況堪憂。
更糟糕的是,目前,五大發電集團的平均負債率仍然處于高位,在84%左右,遠遠高于國資委為央企設定的70%的警戒線,比央企63%的平均負債率高出了21個百分點,如此高的負債率普遍導致國有發電企業財務費用高企,甚至國資委不得不向國有發電企業注入資本,以降低負債率。因此,如果國有發電企業無法充分通過售電市場合理的最大化企業發電經營收益的話,未來將面臨非常嚴峻的生存狀態。
所以,從上述分析來看,電網公司退出市場化售電業務,是對電網公司市場定位的調整,不能把電網公司和國有企業等同起來,反而是市場主體邊界清晰化,市場規則確立后,從宏觀上使得整個國有企業獲得了一次新的市場發展機會,更加有利于國有企業在能源市場中做大做強,也給各類民營企業以公平競爭的機會。而電網公司則主業更為明晰,以電網資產高效運營為主的核心競爭力更強,不僅不會出現電網企業國有資產流失,反而更加促進國有資產運營效率提升和保值增值。